22日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“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”。其中,厦门的便利店发展指数位居榜首,太原、东莞、长沙、北京位居前五名。
本次调查的城市共计36个,指数的核心数据为各城市便利店的饱和度、门店总量的增速、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及营商环境情况,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各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。
厦门去年便利店增长率超两成
便利店的饱和度,是评价城市便利店发展的重要指标,目前,我国大部分城市在5000人/店左右的水平,有的城市甚至每2万人至3万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。根据指数榜单,厦门的便利店饱和度为3114人/店,也就是说,厦门的便利店发展水平和便利程度较高,每3114人就有一家便利店。
2019年,便利店增长率超过10%的城市占所调查城市总数的55.6%,大部分城市的便利店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。厦门以21.02%的增长率位列36个城市的第三位,便利店已成为零售业增长速度最快的业态之一,普遍高于百货、大型超市的开店速度。
厦门市24小时便利店占比52.91%
厦门便利店的“夜指数”如何?数据显示,厦门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占所有便利店的52.91%,也就是说,平均计算,每两家便利店就有一家是24小时营业。
在营商环境评价方面,厦门位列全国第八位。今年,厦门市商务局出台14条政策鼓励便利店发展,着力解决影响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的突出问题。厦门坚持“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”的发展原则,以满足便利化、品质化需求为导向,引导便利店科学布局,简化或优化便利店证照办理、食品经营许可、药品经营审批、烟草经营审批、消防安全检查等办事流程,扩大便利店服务搭载,加强供应链能力建设,提升厦门便利店品牌化、连锁化、智能化水平,打造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。
厦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厦门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,培育一批跨区域发展的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,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品牌连锁便利门店,全面提升消费环境和服务品质,使便利店布局进一步优化、便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、便利店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。
反差 一个成“刚需”一个变“鸡肋”
“我都忘了上次去大超市是什么时候了,可能有一年了吧。”说起大超市,家住金鸡亭的张小姐坦言,有网购和便利店,大超市几乎已经从她的生活中淘汰出局了,“大件的、重的东西网上解决,小件的、必须的家门口便利店就能买,大老远跑超市就没必要了。”
如今的厦门,家门口的“15分钟生活圈”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,便利店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今年疫情期间,元初,售额同比增长55%;主打“30分钟快送”的朴朴,销售额“超意料”的大幅增长。
见福目前拥有1700多家门店,见福董事长张利说,疫情期间,所有见福社区店都有开门营业,对社区销售的粘性很大,如今销售已经恢复疫情前水平,“今年见福预计还要再开300家门店,门店将突破2000家。”
天虹便利店负责人李锋也坦言,辐射社区的便利店更有优势,尤其是今年,社区便利店业绩增长特别明显。
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流通创新与消费促进处负责人牛宜斌表示,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便利店以极强的韧性和活力,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、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便利店由于其接近消费者、消费频次高的特点,被各路资本、互联网创业者所看重。
相比之下,曾经风头无两的大超市,却是一片风雨飘摇。公开资料显示,从2016年开始,沃尔玛在华门店开始出现每年两位数的关店,2016年关闭了13家;2017年关闭了24家;2018年关闭了21家;2019年上半年,沃尔玛关掉的门店共有14家。
另一外资巨头家乐福中国,2018年末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-19.27亿元,2018年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-5.78亿元,最终于2019年“卖身”于苏宁国际。
还有福建本土品牌新华都,2018年亏损1.21亿元。2019年上半年,新华都关闭或处置租赁合同到期的门店5家、长期亏损且经过调整后仍扭亏无望的门店43家,闽东、闽南关店数量最多。
契机 连锁便利店发展进入“黄金期”
上月,《厦门市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实施方案》正式发布,根据方案,持品牌连锁便利店按有关法律法规申请经营乙类非处方药,可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;便利店延长营业时间,支持品牌连锁便利店增设开设24小时营业便利店;支持自建鲜食工厂,或与餐饮企业、食品工厂联合开发鲜食产品;推进便利店O2O模式,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等被写进《方案》。“这是一个信号,意味着便利店越来越受政府关注。”张利说,在莆田,食品药品流通许可证已经合二为一,郑州也有系列具体措施已经出台,随着厦门配合《方案》的细则和具体政策落实,厦门便利店的发展将进入“黄金期”。
据了解,《方案》鼓励便利店创新转型,多业态跨界融合,鼓励有条件的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食品、生鲜产品生产基地、中央厨房,建设全程冷链配送系统。支持设立为便利店服务的仓储配送中心和前置仓,缩短物流配送半径,提高物流配送效率。
而这些,与张利对见福的战略规划,不谋而合。“如今,便利店正走向制造型企业,见福投资5.5亿多元集烘焙、便当生产、oem、冷库于一体的生产基地,预计今年可全部投产。”
李锋也认为,《方案》的出台,对厦门便利店行业意义重大,不仅提高了便利店业态的接受度,更为便利店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,“天虹将打造一日五餐的便利店品牌,今年预计新开60家便利店。”
厦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,厦门将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,培育一批跨区域发展的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,到2022年底力争实现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数量250个左右,24小时品牌连锁便利店占比进一步提高。
势头 厦门便利店发展指数全国居首
不可否认,便利店发展确实风头正盛,而厦门表现尤为突出。
前日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“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”。其中,厦门的便利店发展指数位居榜首,相比较去年第3名的成绩,实现了突破性变化。
据了解,2019年,便利店增长率超过10%的城市占所调查城市总数的55.6%,厦门以21.02%的增长率位列36个城市的第三位,便利店已经成为零售业增长速度最快的业态之一,普遍高于百货、大型超市的开店速度。
上述榜单还表示,厦门的便利店饱和度为3114人/店,也就是说,即每3114人就有一家便利店,领先于我国大部分城市5000人/店左右的水平。不仅如此,厦门便利店的“夜指数”也全国领先,厦门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占所有便利店的52.91%。也就是说,厦门每两家便利店就有一家是24小时营业。
思考
红火的便利店会取代大超市吗?
一边,是便利店正乘风破浪;另一边,是大超市风雨飘摇。有分析人士甚至认为,便利店将取代大超市,不再是城市生活的需要。
其实,便利店本是个舶来品。自1992年,第一家7-Eleven引入深圳算起,便利店在中国的发展已有28年的历史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,2016年至2018年,便利店行业增速在整个零售业态中处于最快水平,平均增速达18%。
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0-2025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》也显示,2019年,便利店数量约为13.5万家,较上一年增长10.3%,销售额约为2812亿元,较上一年增长了24.2%。
除了增速较快,便利店的盈利能力也在改善。《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》显示,2018年,单店日均销售额为5299元,同比增长7%。净利润率为负数的便利店较去年下降了2%,净利润率在4%以上的便利店增加了3%,占到了便利店的五分之一。
不仅如此,便利店在功能上,服务形式上还在不断创新。“新的消费场景上,消费者已经到场,便利店只能迎头赶上,消费者像孩子在成长,做便利店要像家长围着他们转,围着后浪转。”张利透露,见福已经开通多个直播平台,设立了全渠道事业部,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实现4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。
李锋也直言,虽然说取代还为时过早,但大超市已然受到便利店很大影响,相当一部分份额已经成为便利店“囊中之物”。
王洪涛表示,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越来越看重商品力、营运力、供应链能力、数字化能力的便利店,将开启一段新的发展历程。
如果《厦门去年便利店增长率超两成 大超市遭遇寒流》找不到你想要的内容,可以尝试:
![]() |
【积分】:厦门积分入学细则 | 【划片】:小学划片+对应初中 | |
【小学】:小学名单+划片范围 | 【高中】:高中学校+本科上线率 | ||
【初中】:中学名单+划片范围 | 【小升初】:小升初派位学校 | ||
【中考】:中考上线率政策解读 | 【户籍入学】:厦门户口学生入学 | ||
【幼儿园】:幼儿园名单招生划片 | 【入园体检】:幼儿园入园体检 | ||
【热点学校】:热点学校名单及条件 | 【私立学校】:不要积分入学学校 | ||
【落户】:厦门落户政策解读 | 【公积金】:公积金提取贷款流程 | ||
【电费】:厦门电费价格 | 【社保】:社保办理指南+缴纳比例 | ||
【水费】:厦门水费价格 | 【医保】:厦门医保缴纳及保险指南 | ||
【社区医院】:社区医院电话+地址 | 【补贴】:毕业生、人才、创业补贴 | ||
【核酸】:核酸价格+核酸检测地点 | 【居住证】:居住证在线办理 | ||
【技能补贴】:技能补贴在线申请 | 【生育险】:生育津贴领取指南 | ||
【疫苗】:疫苗接种在线预约+电话 | 【失业】:失业金领取条件流程 | ||
【市民卡】:市民卡办理流程指南 | 【低保】:低保补贴办理方法 | ||
【居委会】:居委会地址+电话号码 | 【身份证】:身份证办理流程指南 | ||
【保障房】:保障房申请流程攻略 | 【公租房】:公租房申请攻略指南 | ||
扫描二维码关注【厦门便民网】回复上面【关键词】即可获得更多服务 |